【2020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王锐:美好的四年与新的起点

日期:2020-07-12

王锐,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届上海市本科优秀毕业生。毕业去向: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博连读。


8.jpg


王锐觉得大学四年是弥足珍贵的,他自认为并不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因此他四年里所做的只是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然后竭尽全力去热爱与享受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他收获了快乐、友情和无数美好回忆,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信念与人生目标。


在课程学习中享受愉快旅程

大学生活中的首要任务固然是完成课程与相关学业要求,很多必修课的学习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基本就是在课堂学习、课下作业训练和一堆实验报告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王锐享受拓展知识边界、完善知识体系时带来的兴奋感,把课程的学习都当作一段愉快的旅程,也水到渠成地收获了好成绩。

学习的路上王锐遇到了很多值得尊敬的老师,这些老师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与作为向他展示了何为国之栋梁,令人心生敬意。其中王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袁笃平教授的强化物理课程。与常规的物理课程不同,这门课充斥着各种“诡异”的课后作业,例如 “从力学角度谈谈为什么鸡蛋是椭圆形的”、“根据所给恒星照片定量判断其表面温度”……袁老师用他的奇妙作业激活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王锐学会尝试透过公式看背后本质的思想,进而完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王锐觉得这门课是他的科研启蒙。

必修课之外的选修课带给王锐很大的自由度。他自认为是一个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的人,通识课之外的个性化教育学分要求为10分,而他则修读了53学分的个性化课程,选修的课程涉及政治经济、哲学、自然科学、物理、医学、生态学与实践类工科课程等多个领域。有一门不得不提的选修课是黄琪轩老师的《政治经济学经典导读》课程,黄老师的课堂从来不是一个被动接收信息的课堂,需要同学不停地抛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这些疑问,在这里训练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令王锐在面对各种复杂的国际社会形势时可以有更宽广的视角与眼界。

 

在丰富活动中经历多彩生活

如果把在交大的日子看作一个瓶子,那各种各样的课程就是这个瓶子中一块块碎石,而将这些碎石间的细缝填满的砂砾便是各种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公益与别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于王锐来说,这个瓶子,很充实。

大一时王锐加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大师讲坛,一共工作了两年的时间,从一开始的项目组内的小小技术支持成长为后来独当一面的项目主管。期间他参与并组织了十余场高水准的学术讲座,接待了数位学术大牛。而除了举办讲座带来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跟随这些学界大牛的思路,王锐也接触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前沿技术,虽然可能和本专业的内容大相径庭,但很多新奇的想法与思路却渐渐在他脑海中种下了一颗想要继续从事科研的种子。

学生工作之外王锐也参与了很多志愿公益活动,上海科技馆讲解志愿者、上海图书馆引导志愿者、上海自然博物馆化石挖掘志愿者、上海半程马拉松志愿者等。作为上海人王锐对这些场所再熟悉不过,但是换了一个身份与角色,以不一样的视角收获了不同的体验。在上海图书馆做志愿者,他遇到坚持志愿者工作十余年的老党员,聆听他们讲述上海的变迁与他们的奋斗经历;在上海半程马拉松做志愿者,他会看到凌晨3点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外滩的第一缕阳光;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做志愿者,他成为小朋友在自然界探索道路上的一位小小老师……这些都是他前十八年所没有经历过的。

在最近的抗击新冠疫情的工作中,他也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了社区防疫志愿者工作,在体温检测、口罩登记与发放、流动人员排查等工作上都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作为社会的新兴力量的大学生,他为自己可以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而感到自豪。

 

在时代号召下创造奋斗价值

在大二开始接触一些专业课程之后,王锐在机械专业找到了兴趣所在,控制理论、振动学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他逐渐了解到目前的行业前沿知识。机器人学、PRP等课程也给了他很多进入实验室接触实验环境与科研内容的机会。在大三寒假开始他便尝试在学校提供的项目与课程之外单独与教授联系,探寻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而班主任李玉洋教授现身说法,让他明白了对于一个行业的热爱与坚守可以迸发出如何强大的力量,也令他产生了投身科研的愿望。

王锐曾很多次思考我们之于国家与时代,肩负了怎样的使命与责任。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中,前有发达国家,如美国,在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同时施加贸易壁垒,来阻拦我国中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后有印度、越南等国家依靠人力成本优势进行追赶。以前的低成本战略不再是市场的主流,不断沉淀积累、厚积薄发才能真正发展我国的高端制造业。没有哪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不是靠从业人员的刻苦钻研、大量投入堆积起来的,所以对于发展方向,要有敏锐的眼光与足够的定力,在领域内不断沉淀、追求卓越。

同时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学科交叉越发紧密的时代,“一招鲜、吃遍天”的发展已经被逐渐淘汰了,以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多领域组合有无限的发展可能,而这也是时代给青年们的一次机会。王锐希望可以用之后数年的努力与奋斗成为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道路上的中流砥柱,在国家与市场双重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发挥自己的价值。

作者:单张拓

供稿:王锐

编辑:郑嘉威

Copyright ©2019.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