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李双菲:十年磨一剑,利刃出鞘,筑梦航天

日期:2020-03-01

李双菲,师从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刘振华教授。在博士研究生期间,他曾发表11篇SCI论文,手握5项发明专利,曾担任工程热物理所博士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毕业后,他将前往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航天人。


李双菲.jpg

 

夯基础,初入科研

2014年,李双菲以上海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身份结束了四年本科生活,顺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开启硕士生涯。在导师刘振华教授和同门师兄的指导下,他进行了必修课的学习,从“高等数学”到“计算方法”和“最优化”,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功底,为日后科研过程中的数学问题求解助力;从“传热学”到“高等传热学”,从“热力学”到“高等热力学”,从“流体力学”到“计算流体力学”,让他对三大专业课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这一年里,他完成了从应试到科研应用的思想转变,引导自己真正走进了“热”的世界。

基础课学习之余,他勤学好问,在导师刘振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文献调研及精读学习,充分了解所在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同时,他还在同门师兄的帮助下,学会了使用各种科研用仪表设备,使自己具备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基本能力。基础学业的夯实和仪表设备的熟悉,成功为他打牢了基础,为他日后的研究选题以及科研工具选择提供了很大帮助。

2015年,带着兴奋、期待和些许忐忑,李双菲收到了导师刘教授分配的任务,开始独立完成项目“中高温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的研究工作。虽然第一年的基础学习让他拥有了一部分科研技能,但意料之中的是,他依然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当他真正开始自己独立操作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力不从心。这一年的科研路上,他顶住酷暑,抗过寒冬,顺利完成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四季室外实验,纵使科研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他要求自己多反思、勤钻研,砥砺前行,坚信自己终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敬研究,极深研几

2016年,李双菲顺利转入博士学习阶段,开启攻读博士的学业生涯。经过前两年的历练,他已经能熟练的掌握相关的科研技能和科研工具,并整理了先前所阅读的文献,针对“旋转热管”以及“中低温蓄冷技术”,两篇综述分别在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以及“Applied Energy”发表。有了前两年科研经验的积累,针对参与的课题,他更能得心应手。

关于博士学习阶段的科研项目,李双菲最难忘的还是,由上海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主持的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工业低品位余热利用先进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和与航天科工三院合作的“预冷器设计方案、流动换热机理及实验研究”项目。这两个项目对于他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在参与前者的过程中,他全程参与了“低温余热利用共性关键技术试验平台”的研制开发。他一路从前期试验台试验系统的设计、原理图和加工图纸的绘制,到中期选型设备、校核参数,到后期运行试验台、撰写最终项目结题报告。通过这次项目,李双菲从实验室走进企业、走进车间,成功地将所学CAD、UG等软件技能服务于工业设计,将实验技能在实际生产中得以施展。他意识到了,科研不仅仅只是在实验室,科研更是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

而后者这个关于大功率高温高速微细管束空冷器的管内外气体强制对流换热和流阻特性的研究,则是第一次让李双菲真正意义上地接触航天领域,也在执行的过程中激发了他对航天的热爱,是他的航天梦的起点。虽然热爱,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他还是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在进行最终公式的拟合过程中,计算量庞大而且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工作,但是各组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又较强,如果稍有不慎出现一组或几组数据上的小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进程无法正常推进。为自己的粗心大意多次买单之后,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小失误的原因,“强迫”自己养成细心、耐心、精益求精的科研素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谨记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句话“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在这段“沉默”的交大求学时光,他一直坚持“回头看”,不断反思自己的科研道路中的不足之处,在不断的尝试中,在不断的学习和内化中,在不断的犯错与纠正中,使得自己不断成长,让自己逐渐具备科研工作所必备的职业素养,静心积淀,一步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致未来,筑梦航天

2020年的毕业季,李双菲又到了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择业。自从他接触航天领域,便开始热爱这份事业,向往着深邃的太空,渴望探索这浩瀚的宇宙;每当李双菲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喜讯,都感到热血澎湃,为中国航天骄傲;现在的他终于如愿即将加入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成为一名中国航天人,他将用自身所学,为航天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年磨一剑,静待出鞘,筑梦航天。

对未来,他对自己说“路漫漫求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要将科研继续延续下去,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成为一个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的合格“交大人”,成为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人”!


作者:刘延

供稿:李双菲

编辑:郑嘉威

Copyright ©2019.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