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栏目
新闻中心
我院8人入选2018年上海“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

发布时间:2018-12-03

近日,2018年上海“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拟资助人选名单公布,我院共8人获选。本批次共资助博士后264人,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共有64人(含医学院)获选。

获资助人员名单

 

学科

姓名

导师

机械工程

王增伟

彭志科

机械工程

毛阳

尹忠慰

机械工程

陈斌

胡洁

机械工程

孙宇昕

朱向阳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王博翔

赵长颖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刘莉

顾汉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赵炳晨

王如竹

力学

闫寒

张文明

 

“超博”计划由上海市人社局、财政局共同推出,入选人员由上海市按照每人每年15万元、共资助2年的标准予以资助,学校同时给予1:1的配套经费。

 

博士后简介:
 

王增伟

 

王增伟主要从事振动分析与控制、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先后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及Applied Acoustics等期刊上发表SCI/EI论文9篇。他还曾获第19届亚太汽车工程年会优秀青年论文奖(8/800)、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毛    阳

 

毛阳在导师带领下,团队深入中船、宝钢、武钢等企业单位进行学习,针对润滑介质在高剪切力的作用下易导致轴承变形,卡死失效等缺点,研制出具有最佳减阻耐磨性能的轴瓦材料,并结合设计加工仿生织构形貌,实现稳定的动压润滑摩擦副,为构建新一代高精度的自动化装备提供技术支撑。读博期间,在“TRIBOLOGY INTERNATIONA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篇、发明专利若干。曾获得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2016年度“百米重轨高质低耗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多项奖励。

 

陈    斌


 

陈斌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和元胞自动机方法引入到分布式设计资源综合当中这一问题,在底层动力学模型上转化为多进程并行化模式,提升综合质量、效率和鲁棒性。目前在相关领域杂志发表SCI论文7篇,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在第十届国际公理设计会议上获“Best Paper”奖。

 

科研之余,陈斌担任过系所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成员获得2015年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基金,以及“示范性党支部”称号。他还是学院第六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组织成立了上海精英学院联盟。陈斌还担任过学校国际标准舞协会会长,组织了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国际标准舞大赛。

 

孙宇昕


 

孙宇昕针对切削颤振问题,围绕颤振实时辨识、颤振频率估计、颤振抑制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颤振实时辨识与在线抑制系统,实现了切削颤振的辨识与抑制一体化。发表SCI/EI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IEEE/ASME Trans. Mech.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被引40余次,获发明专利5项,授权4项,连续两次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荣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交大首届唐立新奖学金,获邀参加新加坡全球青年科学家峰会,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科研之余,孙宇昕曾担任机器人研究所博士党支部书记、上海交大科协副主席,组织开展了学术沙龙、知识讲座、素质拓展、乒乓球友谊赛和党建系列活动。

 


王博翔


 

王博翔主要对微纳多孔介质的热辐射特性、微纳尺度热辐射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系统探究了微纳多孔介质中热辐射传输中的相干散射机理,发展了考虑相干散射机制的辐射特性模型,对多孔介质的辐射特性从微纳尺度上进行主动设计和优化,实现了对热辐射特性参数的目标选择性优化和辐射能流传输方向的主动调控。研究成果在高效隔热、能源收集与转换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他在Physical Review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等国际工程热物理、热辐射领域SCI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一作10篇,获得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颁发的2017年度“王补宣-过增元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以及2017年学院第一届“学术之星”称号。他设计的基于近场辐射传热的高效散热器件获得了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届“源创杯”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意大赛优胜奖,并于2018年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

 

    莉


 

刘莉通过理论建模、数值模拟、机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管内螺旋环状流形成及发展动力学规律,揭示了界面波失稳及液滴夹带机理,提出了气液旋流液滴分离过程的相似准则。研究成果结合CAP1400-SG旋叶汽水分离器的工程化设计需求,解决了缩比试验模化准则的确定及模化试验结果,外推工程原型有效性论证的难题;结合国防预研有关棒束子通道螺旋绕肋湍流强化传热技术需求,解决了复杂通道结构化网格生成与湍流交混准确模拟的难题;结合低产气井对排水采气技术的迫切需求,解决了气液螺旋流动过程预测及起旋器结构参数优化的难题。

 

刘莉攻读博士期间,在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获得了第三届流动传热实验与模拟国际研讨会议优秀邀请报告奖以及第七届中韩热工水力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赵炳晨


 

赵炳晨主要从事熔融盐相变蓄热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工作,自主开发了填充床相变蓄热系统瞬态热工水力数值计算程序,计算分析了太阳能高温熔盐填充床相变蓄热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蓄、放热循环特性,为其规模化设计及成本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填充床蓄热的核能-太阳能混合能源发电系统的概念设计,为核能及太阳能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赵炳晨在Applied Energy等国际知名能源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篇,还曾获2017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等。


 

闫    寒


 

 

闫寒主要从事微机械谐振器动力学理论与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了静电激励和流体载荷作用下微机械谐振器的动力学模型,阐明了谐振器的吸合失稳和流致失稳机理,厘清了通道式微机械谐振器的质量测量原理,提出了提高检测精度的测量准则。科研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参加航天领域的工程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形接触理论的模态分析方法,解决了飞行器上压紧机构的模态分析问题;系统分析了柔性管路的展开力矩与展开轨迹,为管路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他在《力学进展》、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ASME会刊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篇,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3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学院第一届“学术之星”等荣誉。

供稿:党政办    
Copyright © 2016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分享到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邮编: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