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研究生】王健: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日期:2024-02-14

人物白描:王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造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研究所2020级博士生,师从赵万生教授,研究方向为高速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及其控制方法。博士期间作为核心技术骨干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补短板重大专项、04专项、民机专项、GFMS-SJTU校企合作项目等多个科研和工程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一作SCI论文6篇,一区或TOP期刊三篇,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集萃奖学金、凯原励志奖学金、新松奖学金、校优秀团员、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术之星等奖励和荣誉。现已签约上海航天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脚踏实地,锐意进取

记得2018年刚进入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博连读时,学院踏实严谨的学风、前沿先进的平台、“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要求让王健坚定了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追求卓越的决心。在认真完成所学课程的同时,自研一开始,王健就进入制造技术与装备自动化研究所赵万生老师课题组参与相关科研项目。记得接触到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是为五轴小孔加工机床配备专用CAM软件,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均需对标国外先进水平,且要求考虑中国航发南方工业公司等客户的实际需求。但当时国内尚无相关CAM软件的相关报道,团队内部没有相关积累,技术资料也无处获悉。无奈只能根据自身理解,硬着头皮四处搜集相关信息,咨询组内师兄、合作伙伴、操作工人和目标客户。在此期间,他一边学习UG二次开发相关基础知识,一边反复观看国外先进软件宣传视频找寻灵感,朝八晚十一、周末无休成为常态。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和反复修改打磨,带着完全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多轴小孔加工CAM软件,与导师一起赴株洲接受客户验收,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整个过程固然辛苦,但经历从项目立项、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实现、修改直至最终交付的完整开发过程,对他的整体科研素养和工程能力有了极大提升,让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科研小白逐渐成长为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挡一面的核心技术骨干,为后续参加工信部补短板重大专项、04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

勤学苦练,力争上游

科研方面,由于本科所学专业与硕博专业方向差距较大,刚开始的科研道路充斥着迷茫和不解。看着身边同学不断发表学术论文和专利成果,他的内心十分焦急但又不知从何下手。这时赵老师在组会时的总结发言让他感觉醍醐灌顶,他说:“我们作为交大学子,应当瞄准国家重点卡脖子领域进行科研,做一些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于生产一线的工作,决不能为了论文而科研,而要做到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最终,王健从之前负责的CAM软件开发项目中提炼到了五轴加工轨迹规划这一科学问题并加以深入研究,撰写了他的第一篇SCI论文。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第一次返修回来得到了审稿人毫不客气的批评,一度怀疑自己甚至想要放弃。最后在导师的鼓励下,他利用出差间隙,逐条回复审稿人意见的同时,对文章进行了彻底修改,逐字逐句斟酌用词和语法,仔细推敲文章架构和逻辑,经历了一个多月的修改之后最终才得以发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博士阶段,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我国航发叶片异形气膜孔加工中的实际问题,王健确定了自己课题为开发一种新的加工工艺——高速电火花铣削加工方法,并对加工机理及控制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最后在商用机床上实际加工验证方法的加工性能。虽然团队的数控系统是完全自主研发,但都是针对小孔或者成形加工的,没有放电铣削专用的控制系统和控制器。且数控系统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考虑到下位机王健并不熟悉,科研中也不能总是依靠别人帮忙。因此他决心自己动手,完全重构原有的数控系统架构,开发专用的实验平台。在此期间他不断学习新知识,调试设备,加班至凌晨是家常便饭。最终在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他最终实现了新架构数控系统的稳定运行,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完全可控。

劳逸结合,全面发展

科研中难免遇到艰难坎坷,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焦虑、失落、自他怀疑甚至自他否定等负面情绪,为了身心健康和长久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措施排解。他会规律性的跑步和健身锻炼,俗话说“三公里专治各种不爽,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十公里跑完内心全是善良和坦荡”,运动过程中挥洒的汗水会带走大部分挫折带来的压力和情绪,让他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后续科研的工作中。

读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有数年如一日的恒心,持之以恒、坚持到底;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畏艰险、攻坚克难;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认定目标、一往无前。在此过程中,需要忍受枯燥,直面困难,坚定信念,刻苦修炼。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是对于王健博士阶段最完美的总结,代表着他人生中最重要、最难忘旅程地结束,也意味着他将以交大校友、机动院友的身份投入全新的生活或和工作中。未来,他将追随钱学森学长的脚步,身怀家国梦想,以航天强国为己任,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供稿:王健

编辑:徐天睿

Copyright ©2019.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