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十华诞
校友文苑
寻梦——82届机械工程系63081班戴建生

发布时间:2021-10-21

    作为七八级上海交大毕业生,自1978年入学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年了。祖国改革开放也已经四十年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国家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同学们也经历了少年、青年与中年的变化。值此四十周年之际,虽不胜繁忙,仍随笔几段,以聊感慨之心。

 

1. 诗悦启迪

 

    2016年4月,六三零八一班微信群欢乐异常。这微信群是由上海、旧金山两地奔波、大学时任学习委员的中新建立,将全班三十几位同学又挽手走到了一块。同学相遇,兴致盎然,诗意大发,一曲接一首,以至于被在南京工作的姚明誉为“诗悦”。时在武汉工作的芳誉纵情回顾四十年前的大学生活,诗曰:

 

曾经学海苦行舟,少年情怀报国忧。

四十余载风雨路,壮志能得几时酬?

大江滚滚向东流,一往直前不回头。

几多坎坷几多愁,甘洒热血写春秋!

 


    这使得作者有所启迪,赞曰:

浦江静静骋千舟,春水悠悠藏暗流。

徐汇白云齐觅梦,申城学海共敞游。

思源水畔同年华,四海五洲共源头。

万里牵群襟怀畅,众欢共庆谱春秋。

 

    芳誉诗作气势磅礴,几度春秋几多愁,半个世纪蹉跎,坚定索求,令人感慨万千。事实上,出了校门,在陌生的土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国度,同学们斩荆破棘,艰苦奋战,创造事业,为国家现代化做贡献,为心中的理想奋发图强。多少年来,我们奋斗,我们拼搏,而“风骨依旧见真情”。

 

2. 思源 

 

    跨越三个世纪的交大老校园坐落于徐汇区。四十年前,出了古典古雅的校门,向右经过红绿灯路口,就是一条由上世纪初修建的二层小楼组成的街道。随街有着许多商铺,琳琅满目。沿着街道不远,向右有条长长的石子铺成的小巷,里面常常有改革开发初期由新疆来的挑担与小铺。常常在夜里自修一半,伴着饥肠辘辘的身子,一些同学就到这里享受涮羊肉的西北风味。而后带着一丝羊膻味的饱嗝,回到宿舍做上香甜的好梦。


    进入校园,1896年后经过几次变动的徐汇交大校园绿树成荫,清馨古雅。进校门右拐,有着1919年修建的有着沪上高雅文化象征的老“图书馆”。老图书馆坐落于大草坪东面。草坪北面是1899年建成的古雅“中院”。中院西侧,是1950年代初期建成的“新上院”。


    漫步走到草坪顶端,是草坪西面的一栋于1933年建成的三段式立面的“总办公厅”。这总办公厅南侧,是1925年建成的设施齐全、三楼层的“体育馆”。接着草坪向南,是六三零(即过去的液压控制与传动现在的运动控制)教研室所在的“教学三楼”。从这“教学三楼”远远望去,有着位于正北面、1932年建成的“口”字型“工程院”。这是一座具有宽敞内庭,建筑体积巨大,造型平实,富有动感,敦实英挺的工程教学楼。这些围绕着大草坪的老建筑,形成了闭合的方院形式。古典古雅,引人入胜。


    穿过这个大草坪,走向校区,再经过1980年代建的“包兆龙图书馆”,就到了范文照先生设计、1930年完工的男生宿舍执信西斋。西斋前的喷水池,耸立着1933年建成、2016年交大120周年校庆修复的饮水思源碑,展现着交大“饮水思源”的交大光辉传统。


    在这个校园里,有着全班三十三名来自北京以南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少年与三位青年,不满十六岁的有三位,其中来自最远的是云南元江十五岁的小虎。这个班,三十一位是应届或跳级生的少年加上两位毕业两年的少年。三位青年分别是有七年军龄的孟礼,六年工龄的斯宪,以及两年知青三年工人的作者,有幸赶上最后一年有资格考上大学成为大龄大学生。

 

3. “突然袭击”

 


    带着1978年备考、高考、录取与入学的艰辛、紧张、激动与喜悦,千里遥遥,来到交大。记得备考时仍在学徒期,需要早晨六点半到车场擦胶轮汽车吊车。当时借助清晨即起,思想活跃,就边擦车边背数学物理公式与化学分子链。师傅是七点多钟来,七点半后开车到工地,开始起重与吊装工程设备。由于有四位徒弟抢着开车,倒也给作者让出了时间,得以复习备考。忙完一天后,一般晚上六点半下班。这时赶到二里地外一个居委会活动室听看电视中的“电工讲座”以及数学讲座。这些备考结果,最终体现在挥汗如雨的七月份三天八门课的高考中,以全区前两名成绩被上海交大录取。记得当年竞争激烈,在全国六百多万参加考试人员中,只有40万被录取,录取率少于7%。


    当年武汉到上海上学,如果走铁路要经过郑州转车,需要一天多时间。那时一般沿长江走水路,需要乘坐三天两夜六十多小时的长江轮。1978年八月底拎着行李,排着长队,在武汉关准备上船。在长长的队伍中,巧合地遇上了穿着红色球衣,有股红衣少年潇洒气势的六四零八一世汉,一同前往上海。


    校园生活是难忘的。从陌生、思乡到熟悉,再到放任自如,似乎不需要多长时间。于是短短一个月,熟悉了环境,学习也觉得没什么压力了。当时的高等数学课是全系五个班加外系几个班的近两三百人大课。大班数学老师是一位端庄文雅非常认真的女教师范荣良老师。大课完毕,是三十多人的小班辅导课,由年轻的孔老师安排大家做作业并做辅导。这样下来,觉得也不错。


    每次小班课,比较轻松。没想到一个月后一天,孔老师带着一厚叠纸。一进教室,就宣布闭卷考试。看着发下的考题,觉得熟悉,也知道是什么。可是一动笔来,就只觉得好像可以这么做,似乎可以这么做。做大部分题目只凭大概印象,没有确切把握,最后据说整个大班及格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在二三百人的高等数学课大班上,范荣良老师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全体同学。痛心疾首地谈到十年动乱停课,今天这么好的机会进入大学校门,都不好好学习。作者当时成绩也只有六十出头。范老师的话深深触动了作者,“突然袭击”彻底震撼了作者。我觉得以前学习真是似是而非,似懂非懂。这样的学习方法不能继续,于是按照老师提醒的,上课前花五分钟预习,下课后花费十分钟总结。


    当时的老师们,文革十年没有教书,一心想将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年青人。记得液压传动专业教师吴良宝教师一句口头禅是,“你们要气得我吐血”,就是“恨铁不成钢”。六十多岁的陆元章先生在作者毕业设计时候,中午一点多午休时间,一路骑车到作者宿舍,就是为了惯量计算小数点后第三位数字不对。老师们的辛勤,园丁们的一腔热血,触动着作者。使得作者终身难忘。


    经过十年动乱而迎来改革春天的园丁们,可以引用作者新近诗作赞誉:

 

【七律·冰雪腊梅】

精美拍摄的腊梅,玉骨冰肌,傲雪凌霜。赞腊梅高洁,清新;

刚毅,坚韧;挺立而迎春归。

 

冰封大地赞寒梅,劲耸清新秉日晖。


枝褐瓣黄藏典雅,萼坚香溢缀花扉。


裹身皇色骼然挺,压冠凌霜泪欲飞。


万垢难沾盈尚雅,寒冬历尽款春归。

 

 

4. 吉米多维奇热

 


    数学的“突然袭击”,范荣良老师痛心疾首的谆谆教导激发了大家的数学热。记得当年是采用同济大学樊映川编写的《高等数学》教材。大家做完了樊映川高等数学教材全套习题后,又做完了上海交大五十年代的习题集。仍然嫌不够,又找来了苏联数学家奇米多维奇的习题集。当时一有空余,数学课代表学军和作者加上晓亚,劲光就一同做题,很快,就将许多习题做完。


    大学的数学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作者于2014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全由数学家们撰写的“现代数学丛书”中出版了一部数学专著:现代数学丛书 42:《旋量代数与李群李代数》。这部书很快就售罄,并再版。


    那是个大家刻苦学习、勇攀高峰的年代,那是个热血沸腾、情绪高昂的年代。记得每天上午上完课后,十一点半或十二点去食堂路上,校园大喇叭就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列宁语录,“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风气遍及校园,体育锻炼场景热闹非凡。这里送上一份当年交大四年学习的成绩单(见附录的表一),可见当年紧张的课程与努力的成果。

 

5. 63081 班的三大球

 


    交大注意运动,当年要求六点钟就去操场跑步,跑步完后早餐,而后去教室。63081 是一个年青的班级,31名同学都是由中学直接考入大学,加之两名中学刚毕业一两年的同学,外加三名青年。大家特别喜欢锻炼与体育运动。每天课后,体育委员红兵必然组织大家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而排球、蓝球、足球的三大球一直是 63081 班强项,成为当时全校近十个系第六系的一个看点。

    63081班的排球一直是所向披靡,当之无愧地在交大1982届“思源杯”中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图一见排球决赛第一名证书。

图一      1982届交大“思源杯”排球比赛第一名证书

 

    喜爱排球的同时,篮球也是大家所喜爱的。在交大1982届“思源杯”篮球半决赛中,斯宪投进了致胜球,之后荣获1982届“思源杯”篮球决赛第二名,获奖证书见图二。

图二      1982届交大“思源杯”篮球比赛第二名证书

 

    继排球、篮球,足球运动也是 63081 班热爱的运动。可惜的是,足球选拔赛中,中场主力徐刚家中有事无法到场。虽然在缺人情况仍然与五系一个班级打成平局,但是在点球决胜负中,一球失误。这项运动,一直为同学们所爱好。以至于今天中新还每周组织原六系78级同学踢足球活动,开展足球对抗赛。

 

6. 大肉少“一”

 


    食堂是每日三餐不可或缺的地方。食堂花样多品种丰富,最受欢迎的是上海独特的“大肉”,即现在的“猪排”。常常有调皮的学生将黑板上“大肉”两个字的“一”横抹去。虽然读起来有点吓人,大家吃起来仍然津津有味。这“大肉”大部是瘦肉,厚厚敦敦,扎实带汁,肥而不腻。虽然熟透,但一咬一口汁,嫩嫩爽口。因为抢手,常常是售磬。于是为了吃上“大肉”,也为了不亏待身体,常常一下课就直奔食堂,丝毫不耽误。


    农村的艰苦,工厂的锤炼,认识到身体是一切的本钱,只要身体好,什么都可以做到。所以一般五点半饭后常常在校园周边散步两小时,消消食,背背单词。

 

 

7. 熄灯前的“泼水节”

 


    交大作息时间是严谨的。早晨六点跑步,晚上十点半熄灯是雷打不动的。当时每个宿舍摆着四张高低双层床,两张双层床一排,两排双层床中间是两张长桌。宿舍约十平方米,住着七八位学生。摆床后,房间靠前还有一小块地方放箱子。


    学生宿舍一般六层,每层楼如同筒子楼。中间是走道,两边有着数十间寝室,加上一间大盥洗室。盥洗室中间两排是水泥筑成半人高的长长水池,水池中间是一条水管。长长水管伸出十几只水龙头,洗漱一般在这里。洗澡是洗漱间往里拐一间房,类似游泳池更衣室。有着许多水管,没有遮挡,供洗澡用。


   晚上十点后,尤其是十点一刻后,是洗漱的最热闹时候。大家抢在熄灯前全部冲洗完毕,由此也打打水仗,顺手相互泼水洗漱,好似独特的“泼水节”。大家说笑逗唱,说话声加上逗唱声,通过光滑不吸声的水泥墙与天花板,产生了扩音器放大效果,传遍整个楼层。这时候,大家尽情地享受着熄灯前的欢乐,放纵着全天紧张的身心。

 

 

8. 酷暑备考与“尼罗河上的惨案”

 


    冬天的考试似乎好受,也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每年夏天的考试是烈日炙烤,紧张而又勿容松懈。这是期末考试,七月复习正值上海的闷热与酷暑。常常是光着上身坐在寝室前的楼道里进行复习,一发汗就跑进盥洗室冲个凉水澡。出来后借着凉爽,身子不擦又继续复习备考。


    考完试后一般是头脑发木。这时是急急找个地方放松自己。记得有一年上演《尼罗河上的惨案》。考完试后想放松,就急急赶去观看这部闻名的侦探片。没想到影片是高度逻辑推理,结果是头脑没有放松,倒是被考试推理加上侦探推理弄的头脑更木了。交大的“突然袭击”,升级考试,入学考试以及各种考试,使得作者觉得,经过交大的各种考试,什么考试都不会怕了。

 

 

9. 中院通宵的灯火

 


    古老典雅的“中院”是1899年建成的。由于年代久远,二楼楼板踩上去已经会吱吱作响了。那时二楼一间大教室里,摆满了几十张画板,全班三十六位同学对着画板完成着机械零件和机械制图的大作业。


    记得那是画一张齿轮箱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当时每人都买了或者带了一把丁字尺,在零号图纸上慢慢用铅笔、米尺、画板与曲线板画出齿轮箱装配图的正视、俯视与侧视图。一根线与一根线的测量,采用不同粗细铅笔和不同尺子,取自各种线段,在图纸上逐步画出,非常费眼睛。当时为了完成这个设计,几乎全班同学都干了至少一个通宵,交上了完美的作业。换回的代价是也由此带上了近视眼镜。设计制图需要细心与严谨,而陈溱是典范。记得他当时的图纸被老师留下作为典范。

 

 

10. 贝多芬与古典音乐

 


    大学四年所学的课程丰富多彩,除了第二外语“日语”,大三也选修了“古典音乐欣赏”。当时记得这个选修课每堂课都满座,好些同学只能站在门口听。古典音乐悠扬的旋律,乐器的协奏,迷人深邃的含义,自然的再现,倾倒了许多同学。


     以至于当时英语课代表旭东引用社会上的议论,将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与健康关联。与身心健康关联的是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和第五交响曲(命运)。在学习之余,古典音乐带着进入森林的小溪,空旷的草原。似乎看到了奔驰的战马,聆听着雨后的鸟语。这种紧张学习中的一张一弛带来了身心的健康,精神的放松,也提升了气质。


    至今,听着这些古典音乐,恍如漫步在溪水流淌的山堑,穿插于百鸟啼鸣的林间。艺术渲染,也使得作者带出一些中学时代的文学爱好。当时,参加学校“诗词大会”,在校报发表文章。记得曾在校报发表了一篇为“偌大一个校园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的文章,谈到各教学楼机器轰鸣,无法安静读书。文章引出了校务会的高度重视研究与具体研究,采取措施降低了许多实验室噪音,学习环境得到改善。 


    从艺术到文学,给人一种意境,一种启迪。至今作者办公室白板上还抄写着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个诗句是超脱,也是意境。我的感触是努力生活,欣赏人生,水到渠成,自然上天入海。作者深深感到,文学、艺术与科学是紧密相连的。正如作者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旋量代数与李群李代数》《机构学与机器人学的几何基础与旋量代数》两部专著后记中提到的四种生活与修养的结合,即:文学家的修养,艺术家的浪漫,科学家的严谨,哲学家的豁达。

 

 

11. 圆梦(后记)

 


    记得当年液压控制与传动学了许多基础课程,控制学学得深,流体力学学得扎实,研究不同雷诺数产生的层流与湍流。但是大家常常自嘲,是控制比一般的强,强不过控制专业的。流体比一般的强,强不过流体专业的。就是在这样扎实的学习中,同学们的液压专业知识应用的格外出色。记得液压伺服系统是技术的皇冠,液压伺服泵又是这一尖端的应用。毕业设计时候,笔者与斯宪、中新共同做上海煤炭机械所的采煤机改进研究,含伺服系统改进。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在毕业前就用到实际系统中,获得了煤炭机械所高工的赞誉。


    毕业后,晓亚坚持这一尖端技术,在液压伺服这一较窄且相对发展较慢的领域,扎扎实实地做了许多工作,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王峻的电动液压缸进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运用液压知识贡献国家重大前沿科技中,姚明、沈杰在西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开创液压系统创新,兆俊则在新加坡与上海两地开展液压技术,中新将水产科学渔业机械与航天关联,为神舟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作者一篇诗作:

 

《七律 . 贺飞船返回舱海上模拟应急搜救成功》

金磐高耸水天融,黄浦波涛伴海东。

大海域中期发射,冰轮光下抗台风。

神舟收受双担保,渔业巡捞护战功。

谁说液压能已尽,一帆直上入云空。

 

    记得大学老师曾经说过:大学学的都会忘记,但是大学学的学习方法,学的研究路线是忘不了的。由于工作需要,许多同学转向不同行业,在不同领域做出巨大贡献。这可以从航天、航空、航海中看同学。在航天中,除了中新参与神舟回收,姚明、沈杰参与卫星发射基地工作,小蓉攻关航天工程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多次获国防科工委、国家建材行业与省部委科学技术进步奖。在航空中,旭东带来了国外航空尖端技术发展祖国大飞机。在航海中,王东从事水中兵器研究(并参加2001年国家常规潜艇首次深潜),徐刚从事观通设备研究,二位分别为海军潜艇某武器装备总(副总)设计师。另外雅光从事海军舰艇动力传动系统研制,徐青在 701研究所为国家首艏万吨大驱总设计师并研究海战智能设备,这些同学为国家海军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除了三航,刘勋、红兵在冶金行业发展,刘勋成为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孟礼走出校门就忘我工作在电池行业并开发光伏能源,芳誉在二十年研究汽车发动机代用燃料后成为新能源工程化专家。学军、沈杰开发汽车部件,郭罂进入汽车行业开发数据库,劲光进入制药行业,功成名就。闵庆发展中国自主的大盾构,开挖全国各城市地铁,为中国盾构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学学到的研究方法使得作者也受益匪浅。作者于1990年转向机器人行业,出版了《机构学与机器人学的几何基础与旋量代数》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和现代数学丛书 42:《旋量代数与李群李代数》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同学们在许多岗位上都获得成功,这里有历任上海市、海南省领导职务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的斯宪,有上海汽轮机公司副总裁后任静安区副区长的以群,有致力于发展新加坡校友会并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管理领袖奖”的大刚。

 


    同学们默默奉献、执着如一的精神正如《祖国不会忘记》歌词所唱:

   

    在茫茫的人海中,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 … … …

   

    不需要你歌颂我,不渴望你报答我,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1982届机械工程系63081班 戴建生
 

 

 

Copyright © 2016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分享到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邮编: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