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宇:肩负使命 负重前行

日期:2019-04-03

人物白描:马鸿宇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9届硕士研究生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获得者

 

 

马鸿宇于2016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攻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的流体力学领域专家刘应征教授。他主攻的科研方向是复杂管路流致振动和流声耦合问题研究,发表SCI检索论文4篇(第一作者1篇),研究生期间曾获得光华奖学金、翁史烈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毕业后将前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工作,将自己的青春融入我国科技研发进程中。

 

精进不止的求索者

 

硕士期间,马鸿宇的研究方向是流致振动噪声问题。在导师刘应征教授的指导下,他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切身投入到重工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去。

 

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马鸿宇先后参与了上海电气-上海交通大学校企合作的“超超临界机组高压补汽阀流动可视化实验研究”、“新型联合阀声振耦合分析和声模态结构优化”和“泰州电厂二次再热中压阀门流激振动机理研究和分析”三个课题。从一开始接受师兄手把手的指导,到成为“泰州”课题负责人,在项目终期汇报中进行结题答辩;从毛手毛脚的项目新手,到能够独自承担科研任务的科研人员,他一步步成长,也在科研项目中感受着工程的独特魅力。

 

回忆漫漫科路,马鸿宇眼前浮现的是他在五金市场里选购实验配件的身影,是他带着防护耳罩测量数据的身影,是他与甲方洽谈项目需求的身影,当然还有他身着工装、安全帽,登上泰州电厂高达上百米的汽轮机组台架的身影。近距离感受和接触工程问题的难点和特点,并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解决企业工程课题中的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研究模式,马鸿宇总结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苦心人,天不负,他的这些研究通过整理也获得了喜人的科研成果。通过对项目数据的深挖和整理,马鸿宇发表了SCI检索论文4篇(其中第一作者1篇)。

 

学笃行的工程师

 

马鸿宇的父亲是一名普通工程师。或许是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心中从小就种下了一颗工程研究的种子,并在知识与汗水的灌溉下逐渐萌发。

 

谈及第一次与导师刘应征教授的会面,马鸿宇对刘老师抛来的问题记忆犹新:“你以后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你说出你心中羡慕的一种人,是想成为一个四处奔波的商人?还是成为一个政府机关为人民服务的公务人员?抑或是成为一个潜心技术的工程师?”在和刘老师深入交流后,马鸿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要去探索有趣的流动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的科学机理,不断求索,步步为营。

 

2017年暑期,马鸿宇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翼计划”与祖国同行系列实践活动,走访了位于武汉的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以及航天科工第四研究院两家单位。701所的徐青学长作为老一代交大人的讲话让他铭记在心:“贪求荣华富贵就不要来这里了!”想起入学时开学典礼上的校长的寄语“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马鸿宇认为,生在这个时代就是被这个时代所选择的人,交大学子作为这个时代中的佼佼者,更应该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

 

扬鞭策马的新青年

 

为了磨砺自己,提升思想觉悟,在硕士期间,马鸿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经过为期一年半的积极分子考核成功成为了预备党员。期间他学习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毛泽东选集和十九大研讨等系列党课,走访了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四行仓库、红岩白公馆等革命旧址,参加了数次志愿公益,在上海南站和龙华地铁做义务导览、在爱心屋做志愿搬运工……

 

怀揣这份责任与使命感,在2018年秋季就业季来临之时,马鸿宇没有手忙脚乱的海投简历,也没有宣讲会轰炸下的焦虑。在选择工作时,他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致力于国家国防军工的装备制造业。在收到701研究所面试邀请后,他前往位于上海的701研究所分部,与专家面试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介绍了自己从事的流致噪声和涡声耦合相关的研究,达成了就业协议。毕业后,他将前往位于武汉的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总部)工作,扎根中部,为我国的海洋装备制造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校院就业引导的大前提下,马鸿宇选择了长远发展的道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祖国的人。相信有了更多如马鸿宇般不忘初心,扎根工作岗位的有志青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定会翻开一页新的篇章。

 

新闻链接:【上海交大新闻网】青春足迹|马鸿宇:肩负使命 负重前行

友情链接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邮编:200240

Copyright © 2019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