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新闻网】李范:入党,始于感恩,久于榜样力量

日期:2021-04-25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921年,从上海法租界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在夹缝中正式成立,犹如指路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狙击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重大成果、夺取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国际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学党史、守初心,时间也见证了我的坦坦成长之路。

 

党的温暖,伴我前行

 

我来自于中原一个偏远的乡村,家境并不富裕。在党的好政策的帮扶下,通过“两免一补”的资助,我顺利地完成了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学业。通过高考,我考入中南大学,在大学阶段又获得了本科生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学时期我奋发图强,最终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通过“助飞计划”,我再次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起初,我会为自己受助学金的资助而感到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境贫困,害怕被同学嘲笑,守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但父母告诉我:“孩子,教育是咱们这种家庭最好的出路,你要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能吃饱饭有书读,还能接受党和国家的资助,这是我们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都是咱中国共产党带领大家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打拼才创造出来的美好生活。但孩子,咱不能忘恩,要自立、自强,以后报答党和国家对咱们的恩情。”从此,我记住了中国共产党,记住了要自立、自强,记住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求学生涯,党的温暖伴我不断前行,不断成长。没有党的好政策的支持,没有党对贫困户的扶持,我恐怕很难从那个偏远乡村走出来。在党的温暖怀抱中,我的内心不再脆弱,不再因贫困生的身份而自卑。一路走来,我一直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始终谨记父母对我说过的话:要自立自强,要感谢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榜样力量,知行合一

 

我很幸运。在求学生涯中,受课本中学到的英雄人物、身边的模范党员的影响,榜样的力量一直在感染我,让我入党的信念更加坚定。

 

初中时期,我遇到了一位从城市来的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通过接触,我了解到这位青年教师是一名共产党员,放弃了本可以在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为乡镇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位青年老师成为了我的入党引路人,当时心想: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青年教师的谆谆教导下,我加入了中国共青团,迈出了入党的第一步。

 

在中学的历史课程中,我越来越多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对于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大学时期,有两位党员同志对我影响很大。一位是秉持科技报国理想坚持回国的黄大年同志,我最喜欢黄大年同志一句话:我是否有情,我情系何处,用不着看别人学别人,与生俱来。这句话浓缩了一位党员同志纯粹质朴的内心独白。另一位是为“中国天眼”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科学家南仁东同志,从壮年到暮年,埋进深山志在高远,造就了国之重器。作为党员,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后,我更愿意把个人情怀与价值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于2018年6月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不忘初心,常怀感恩

 

进入交大之后,我又深深地受江泽民、钱学森、黄旭华等同志奉献精神的感染,每当漫步在学森路、思源路,看到“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等标语,我的内心就会沸腾。在上海,通过参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陈列馆等展馆,我又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伟大。

 

作为一名党员,我自知任重而道远,要砥砺前行。“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的事迹成为了我成长路上的拐点,我想成为像张桂梅同志一样的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教师。我想起了父母曾说 “孩子,咱不能忘恩,要自立、自强,以后报答党和国家对咱们的恩情”,想起了初中遇到的那个放弃城市工作来支持乡镇教育的青年教师。我将坚守自己的初心和入党动机——将自己的情怀与价值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去影响一部分人,去帮助更多的人,通过教育孕育下一代的初心。

 

 

百年征程,栉风沐雨。始于感恩,敬于百年奋斗历程,久于榜样力量,终成一名中共党员。展望未来,党的温暖就是灌入我心底的暖流,我将矢志不渝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时代的潮流中不忘初心跟党走,为成就伟大事业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原文链接:【上海交大新闻网】李范:入党,始于感恩,久于榜样力量


友情链接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邮编:200240

Copyright © 2019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