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栏目
新闻中心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砺远—集思科学与学业海外讲坛

发布时间:2022-05-16

5月14-15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砺远—集思科学与学业海外讲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10所高校的机械、动力专业方向研究生逾500人次云端参会。本次海外学术讲坛分动力工程、机械工程方向,设专家报告和博士宣讲分论坛。

 

 

动力工程方向专场论坛上,普林斯顿大学Andlinger能源环境中心执行主任、土木与环境工程教授Jason Ren阐述了来自居民生活和业界生产领域,不同形式和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介绍了能够计量、捕获、利用碳排放的技术,以及碳中和的前沿方法,提出了通过个人能源意识、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尽早实现碳中和的愿景。

 

 

耶鲁大学燃烧研究中心主任、机械工程教授Alessandro Gomez围绕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前沿研究,着重介绍了先进燃烧与电喷雾技术的应用,阐述了高压火焰烟尘和涡轮燃烧的系统控制机制,表示综合非预混合和预混合条件下涡轮燃烧的关键方面开展并行计算建模,能够确保在燃烧过程中的系统定义明确且控制良好。

 

 

耶鲁大学本科生教育主任、应用物理教授Daniel Prober介绍了21世纪新能源技术的构成及应用,表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消费主体带来的能源安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他就零碳城市的实现技术手段与学生现场展开了探讨。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陈佳岭、航空动力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曹创创、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梦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婷婷、叶轮机械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黄建青,分别围绕“基于间接辐射内循环流化床的太阳能气化技术”、“典型长链烯烃燃料的宽范围燃烧反应动力学及分子结构效应研究”、“近零磁化超材料中的非互易热辐射技术”、“叶片式气液分离器形态自适应混合模型的验证技术”、“基于多维光学诊断方法的金属粉末燃烧特性研究”进行了分享。

 

 

机械工程方向专场论坛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教育副主席、机械与航天工程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Jaime Marian立足机械工程与材料模拟技术的探索,展示了聚变材料的微观结构演变和机械性能退化、合金塑性变形模拟、功能材料的热力学和相变模拟、纳米结构晶体的强度,以及极端条件下的辐照损伤模拟等材料演变的多尺度计算建模方法。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教授Dejan Marković介绍了数字时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芯片设计的研究,表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尤其是数字集成电路,通常采用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式,已成为计算机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他围绕机械电子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前沿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剑桥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子工程教授Colm Durkan围绕车辆新能源技术和蓄电材料的发展趋势,分享了纳米技术应用于电动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锂电池电动汽车中纳米电池材料的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帅军、谭超,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薄板结构制造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朱宇文、智能汽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力为、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博士研究生孔金震,分别围绕“机器人从自动到自主的自适应抓取和操作技术”、“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熔石英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激光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在聚合物薄膜冲击试验中、比穿透能与厚度成反比关系的标度研究”、“数据驱动的多尺度非均质超材料系统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加速应力因子的锂离子电池非线性退化预测模型的研究”进行了分享。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集思未来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执南教授在总结中鼓励学子们培育“虚心求学,触类旁通”的心态,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深耕学术定力、提升科研能力,以踔厉奋发的风貌学成报国。

 

本次海外讲坛是学院品牌学术活动——砺远学术讲坛系列活动之一,由学院砺远学术组委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集思未来交叉学科创新设计联合研究中心承办,旨在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锻炼表达能力,助推研究生树立学术理想,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砺远学术讲坛将持续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营造常态化的学术氛围,提供师生相长、朋辈互学的交流平台,助力研究生全面发展。

供稿:学工办    
Copyright © 2016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分享到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邮编: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