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栏目
新闻中心
我院4项成果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发布时间:2021-05-26

5月25日,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我院4项成果获奖。赵长颖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复杂多孔介质热质输运及热辐射传递机理”获自然科学一等奖,章俊良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燃料电池低铂膜电极研发及应用”和蒋伟康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机电产品的非平稳噪声快速计算、精准测量及其降噪技术”获技术发明一等奖,孟光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大型电动振动台试验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项目名称:复杂多孔介质热质输运及热辐射传递机理

主要完成人:赵长颖、鲍华、徐治国、王博翔

 

                            

多孔骨架中气泡行为规律                                                        热辐射特性调控

 

项目针对复杂多孔介质开展热质输运与热辐射传递机理的系统性研究,揭示了复杂多孔介质的局域非热平衡效应,发现了浮升力驱动下的流动传热机理;阐明了多孔介质内气泡行为及沸腾传热机理,提出了多孔介质对传热性能和临界热流密度的提升方法;揭示了热辐射波在多孔骨架中的相干散射与传输机理,实现了多孔结构热辐射特性的准确预测与主动调控。理论成果在航空航天、能源、国防等热传递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项目名称: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燃料电池低铂膜电极研发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章俊良、沈水云、石伟玉、邢丹敏、朱凤鹃、戴威、侯中军、夏国锋等

 

                                 

研制的新一代合金膜电极及电堆                                                              上汽PROME P390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项目针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对低铂膜电极的重大需求,完成了车用燃料电池低铂合金膜电极微观传质、电荷传递、材料衰减方面的理论突破,形成了高功率密度、长寿命运行、适应复杂工况的低铂合金膜电极批量技术,建成了国内首条低铂合金膜电极生产线,用于量产燃料电池汽车电堆,累计制造20余万片,作为唯一的低铂膜电极供应商为上汽集团、神力科技、新源动力等国内主流燃料电池和整车企业提供相应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项目成果创新性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单位燃料电池电堆功率的铂用量技术指标国际领先,支撑我国车用燃料电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项目名称:机电产品的非平稳噪声快速计算、精准测量及其降噪技术

主要完成人:蒋伟康、黄元毅、吴海军、黄煜、徐铁、郑辉、余亮、严莉、王海军等

 

               

噪声快速计算原理与软件界面技术                                        强干扰环境下声源可视化精准辨识技术

 

项目突破了机电产品非平稳噪声降噪的一系列核心技术,提出了声学积分方程的多极子加速边界元方法,创建了声功率的映射声辐射模态快速计算技术;首创了周期性非平稳噪声的声源可视化辨识技术,发明了适用于非平稳噪声源的成像系统;揭示了非平稳噪声振动不舒适度的耦合效应机理,开发了主客观融合的多声源多路径控制技术。项目应用于乘用车、空调压缩机等产品的低噪声开发,相关产品声学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名称:大型电动振动台试验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

主要完成人:孟光、李鸿光、仝宁可、张伟、齐晓军、吴国雄、瞿叶高、赵征等

 

         

国际首台60吨电动振动台                                                                                      空间站资源舱振动试验

 

项目针对我国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对超大推力振动台的迫切需求,通过长期产学研用合作,建立了大型电动振动台试验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大尺寸动圈及系统结构优化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发明了力热电磁耦合作用下大型电动振动台温度控制技术和结构,实现了多通道实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与智能化设计,制定了大型装备动力学环境模拟试验方法和精准控制方法,自主研制出系列化的大型电动振动台试验系统,显著提升了我国大型机电产品和结构的动力学和振动试验能力。

 

 

供稿:科研办    
Copyright © 2016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分享到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邮编: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