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
培养管理
【培养方案】工程硕士专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2023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4-05-24

一、领域简介

       工程硕博士专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依托上海电气、中国重燃、中国华电、中国融通等企业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是能源工业、海上和空中力量的核心动力装置,融合多种高端技术于一身,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我国十分重视燃气轮机的重要发展地位,“两机专项”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中国制造2025年》明确提出了要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等一批重大工程,重型燃气轮机已被国家列为优先发展的10项重大技术装备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电气、中国重燃、中国华电、中国融通等重点企业在共建实验室、联合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基础深厚。本专项旨在积极对接国家“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科技重大专项,深入落实产教融合培养战略和模式,在两机总体性能仿真与优化、装备管理与维修保障、气动稳定性、燃烧诊断、高温合金精密铸造等关键领域方向,进一步加强校企协同创新,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培养和储备一批拥有深厚家国情怀、强烈责任担当,具备多学科背景知识、扎实专业素养及广阔国际视野,能够创造性解决燃气轮机领域关键科技问题、引领该领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定位及目标

本专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产业链安全,围绕学校和企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培养政治坚定、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数理基础坚实、知识结构宽广,专业领域知识精通、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突出工程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强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国际视野宽阔,扎根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的高水平工程师队伍,能胜任高等教育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管理等工作。

学生毕业时应达到:

1、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理论知识,宽广的机械或动力工程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深入了解学科的进展、动向和燃气轮机领域最新发展前沿;

2、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具备对工程科学及技术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实践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理论或实践上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4、至少精通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具备优秀的学术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本专项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未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申请批准后其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最长可以延期至4年。

本专项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施行校内导师及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导师负责制培养模式,由学校及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工作,可依托在研合作科研项目、企业工程技术需求“揭榜挂帅”、企业在研项目开展联合培养。

培养环节包括学校培养阶段和企业培养阶段,按照“1+2”方式安排,即1年左右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2年左右在企业完成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工作。

四、课程学习要求

课程总学分≥30学分,总学分上限为45学分。其中GPA统计源的课程≥19学分,必须选择一门全英文课程。GPA≥2.7方可进行后续培养过程。

1、公共基础课,14.5学分:

1)MARX600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必修

2)MARX6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必修

3)FL6001 学术英语,2学分,必修

4)GE6001 学术写作、规范与伦理,1学分,必修,院系开课

5)MEM6002工程管理导论,2学分,必修,院系开课

6)GE6003 实验室安全教育,0.5学分,必修,院系开课,不可计入GPA

7)数学课,6学分,必修

2、专业前沿课:

1)GE6011 学术报告会,1学分,必修,不可计入GPA

2)GE8001 专业实践,1学分,必修,不可计入GPA

3)工程师素养类课程,GE6004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导论(1学分)、LAW6942工程师与知识产权(2学分)、DES9006创新设计思维(1学分),至少修1门

4)基地校企课程,PE8549 概率工程设计方法及应用(1.5学分)为中国重燃基地学生必修,PE8550 燃气轮机产品设计技术(1学分)为上海电气基地学生必修

4、统计如下:

课程类别

学分要求

门数要求

GPA学分要求

备注

公共基础课

14.5

8

≥19


专业选修课

/

/


专业前沿课

≥4

4

跨学科选课不超过2门,且仅作为非GPA统计源课程

五、培养过程要求

采用校内导师及企业导师构成的校企导师组指导制度,共同就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术成果、学位论文等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校内导师,重点负责指导基地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术成果及学位论文涉及的科学研究内容等。

企业导师,重点负责指导基地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学术成果及学位论文涉及的工程实践内容等。

(二) 培养过程环节要求:

1、开题报告:一般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由学院及企业联合组织。开题报告要求就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根据企业工程技术实践项目开展毕业设计或学位论文选题。选题范围主要涵盖(不限于)以下方面:1)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2)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3)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4)工程技术项目的规划或研究;5)工程设计与实施;6)技术标准制定;7)其他同等水平的工程应用类研究。

2、季度汇报:开题报告通过后,每季度进行一次,由学院及企业联合组织,对学生的科研方向、内容、进度、完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商讨后续科研计划。

3、中期检查:一般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由学院及企业联合组织。

中期检查的内容含:1)已完成的论文工作、阶段性成果。2)下一步工作内容、拟发表论文计划等。3)导师对已有工作的评价、以后工作的估计和指导。

4、专业实践:硕士生须在导师组指导下,紧密结合企业生产一线研发任务开展,制定专业实践工作计划,撰写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原则上应于第2学期末提交《专业实践工作计划》。专业实践结束后撰写《专业实践总结报告》,须有专业实践单位的考核评价意见以及导师组的审核意见,经学院组织考核通过后,取得相应学分。

专业实践实行工学交替模式,研究生在企业专业实践期间,根据需要也可返校与学校导师、同学交流研讨实践项目进展,查阅图书文献,利用学校科研平台、仪器设备进行补充研究等。

5、论文答辩:在第6学期前结束前完成。答辩由学院及企业联合组织。

六、学术成果要求

对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如下:

每位硕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在核心期刊等重要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或录用至少一篇论文,或者导师(包含学校和企业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七、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学位论文的学术观点必须明确,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通畅。

2、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

学位论文应使用中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4~5万。学位论文中使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必须全文统一并符合规范化要求。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学位论文一般包括以下12部分,依次为封面、题名页、扉页、摘要、目录、符号说明(非必须)、正文、参考文献、注释(非必须)、附录(非必须)、致谢、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3、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围绕行业重大、重点工程项目或技术攻关项目开展,选题应具有工程应用价值、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4、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应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体现工程技术创新能力。

5、评价标准

学位论文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  选题与综述:选题来源于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专业类别特点;文献资料的丰富度、新颖性,归纳总结的条理性。

(2)  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的宽广性、系统性;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正确性、灵活性。

(3)  方法与能力:研究方法或设计方案恰当,研究步骤和过程科学规范;研究内容的难度及工作量;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调查研究的能力。

(4)  实践与应用:论文的应用价值、职业或行业背景、经济或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对策或建议的指导作用、借鉴意义。

(5)  论文规范性:结构合理,逻辑性强,表达准确,写作规范,引文规范,学风严谨。


© 2017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研究生教学网 版权所有 您是本站第 001882581 位访客
分享到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A楼102室
邮编: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