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栏目
新闻中心
机械动力学院举办“思源论坛”第二期报告活动

发布时间:2018-01-19

1月18日,机械动力学院举办“思源论坛”第二期报告活动。论坛以“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为主题,邀请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华东理工大学的张显程教授和我院饶宇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浅谈学术生涯规划—与母校青年同仁共勉”和“航空发动机涡轮冲击冷却技术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学院常务副院长彭志科及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活动由院青年教师联谊会主办,会长张文明教授主持。

 

 

彭志科代表学院对两位教授的莅临表示欢迎,希望与会师生能从报告中有所收获,获得启迪,及时了解国内外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最前沿研究,并对自己的学术方向和科研发展做好规划。

 

 

张显程教授回顾了近几十年疲劳与断裂的研究历程及关键技术挑战,围绕发动机关键部件的长寿命设计等理论、预测与制造技术展开,阐述了“工程到科学再到应用”的研究思想。报告中,他以幽默的语言引导师生以兴趣为导向进行科研工作,在传承和包容前行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及渊博知识,向大家介绍了申请国家项目、做好基金项目、培养研究生、进行学科交叉等的经验,希望青年教师和学生坚守初心,将科研工作切实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报告结束后,现场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张教授的解答详细专业、风趣深刻。

 

 

饶宇教授就其十年来在先进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气动、传热与冷却技术方面的主要成果做了详细报告。他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冷却技术的重大意义及关键技术挑战,详细阐述了其课题组在先进结构化表面冲击冷却技术、微小结构化肋诱发涡流增强凹陷涡对流冷却机理及实验等方面开展的工作;通过热敏液晶瞬态测量技术及数值计算对冲击冷却系统中的光滑靶板和带有针肋扰流表面的流场和传热特征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该类先进冷却技术有望应用于未来航空发动机涡轮的冷却,对提升航空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思源论坛”活动促进了学院教师与同行间的学术交流,加深了师生对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寿命预测与可靠性设计及航空发动机涡轮冷却技术的了解,培养了师生的学术志趣与学术精神。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自2017年组织发起“思源论坛”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学在交大”改革举措,稳步推进我院“双一流”建设,促进学院教师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围绕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学术报告,交流最新学术动态,为学院师生提供拓展学术视野、深化专业知识、增强学术实践的平台,培养师生的学术志趣和学术精神,提升科研能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附:张显程教授简介

张显程,1979年生,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一直从事机械结构强度及安全服役理论研究。先后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青、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人才支持计划。荣获国际焊接学会格莱让奖(2011年全球共3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教育部科技奖青年科学奖(2016年全国9位、机械工程学科第一位)。以第三完成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及北京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以第一完成人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担任4个国际期刊杂志编委、迄今授权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SCI检索论文90余篇,论文他引1800余篇次,多篇论文入选期刊热点论文及高引论文。

 

饶宇教授简介

饶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叶轮机械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先进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气动、传热与冷却技术研究。2000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国Darmstadt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2006-2007德国Darmstadt工业大学博士后,2014-2015斯图加特大学访问教授。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上海市科委及德国DFG、DAAD、DAAD-K.C. Wong Fellowship等支持。他是2016中国-德国燃气轮机技术研讨会发起人,获上海交大“SMC-晨星青年学者"、"优秀教师”、2015中国航空学会最佳论文奖、2017 HEFAT Best Paper奖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授权/公开国家发明专利10项。

供稿:院青年教师联谊会    
Copyright © 2016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分享到

Email:sjtume@sjtu.edu.cn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邮编:200240